漫談武術系列:離地拔根不如不練? 文 : 寒柏

無論是那一門傳統中國武術,都會有很多共通的「口訣」。記得二十多年前,師兄弟間也會經常說起,不少傳統中國武術的愛好者或會琅琅上口。其中一句,就是:「離地拔根不如不練。」

何謂「離地拔根」?主要指出手時,支撐腿只以腳趾及腳掌接觸地面,腳根卻離地了。

據理解,內家拳認為這「離地拔根」是大忌。例如,太極拳在演練套路時講求步法及重心的轉移,推手或應用時,亦是如此這般。如過支撐腿「腳根離地」,軸心自然不穩,敵人便能乘虛而入,或撞打、或摔拿。形意拳如箭在弦,以步法逼近對手,在完成一式之際,雙腿亦絕不能離地,否則重心稍一偏差,拳勁也鬆散了。八極拳甚至乎有「拔擊拳」或「拔而擊之」一說,要找尋及製造對手「離地拔根」之時刻,然後順勢把敵人擊破。

外家拳的側重點不同,但手法與內家拳異中有同,招式間之力學原理無異。外家門派之中,無論是北派或南派,一般都不喜學徒「拔根離地」。其中,北派起腿時,亦要求支撐腿不能「拔根」。否則腳根離地,弓背腰縮,軸心不穩,起腿時又如何發揮到威力呢?不少初學者腿筋未夠鬆,為了踢得高,支撐腿往往在不知不覺間「拔根離地」,或會被師傅斥責一番。筆者記憶所及,除了是一句「離地拔根不如不練」之外,尚聽過另一句「拔根離地乃偷來藝」。

但想深一層,「拔根離地」真是不能接受嗎?泰拳的「鞭腿」,支撐腿很多時都會「拔根」,只以腳趾及腳掌支撐地面,方便轉腰出腿。「膝撞」及「撐腿」時,支撐腿亦可「拔根」,還能順勢把腿力送得更前。另外,拳擊亦可以有這種「拔根離地」的情況。拳手的支撐腿之腳根略為離地,以腳掌用力,出拳時又快又狠。還有,摔跤或柔術,亦多見這種「拔根離地」之情形,又不似真的會影響軸心。最低限度,一系列的武術及格鬥運動,有些人沒有「拔根」,另外一些人則會「拔根」,大家各師各法,不見得一定不能「拔根」。到底誰是誰非呢?

有人認為,擂台格鬥又與傳統武術不同,擂台上有賽例,很多動作也可盡去,「拔根」便無所謂了。筆者對這講法有一點保留。擂台上的打鬥亦是從真正的格鬥中標準化而來,不會偏離真正的格鬥太遠。

例如,有人說在擂台地面有「彈性」,擂台上起腿時拔根也無妨,因為失重心倒下,也不會受傷。可是,大家亦可想深一層,所謂「起腿半邊空」,腳根是否在地面,真的相差這麼遠嗎?講到底,還是重心及軸心的問題。只要軸心夠穩,重心沒有偏差,支撐腿縱然「拔根」,亦不見得會礙事。因此,大家一直斥責的「拔根離地」只是表象;真正的重點,還是在「軸心」及「重心」的問題上。

當然,傳統武術的初學者,最好還是把一整套拳理都學足、做足,在練習時亦不應「拔根離地」。如果我們還沒有把一種技術練熟便胡亂竄改,一知半解下,始終不可能練得好。

反過來說,所謂「離地拔根不如不練」或「拔根離地乃偷來藝」,亦不見得是認定「拔根離地」便不能打。「不如不練」可能是指學者無法把整套技術練好,學而不得其法。「偷來藝」雖帶貶意,但並非「正貨」也不代表無效。因此,若見到其他人「拔根離地」亦不必太大反應,所謂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,亦不必戴「有色眼鏡」去看。

文 : 寒柏

從事金融業,自由撰稿,醉心武俠小說創作;近期發表《汴京遊俠傳》、《獵頭交易》、《清明上河記》和《天人》等小說。著作還包括《金庸雅集:武學篇》和《金庸雅集:愛情、影視篇》等等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